Web3.0,又称Web3(下文我们都用Web3来代替Web3.0),是以太坊联合创始人、Polkadot创建者Gavin Wood在2014年提出的。
注:Polkadot 是协议的一种:是将多个专用区块链连接到一个统一网络中的下一代区块链协议,协议就是基于共识的一组约定。如怎么样建立连接、怎么样互相识别等。
从概念理解上,Web3代表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互联网形态向着更民主的范式转变,Web3源于人们对当今互联网价值的态度的转变: 互联网巨头控制着互联网和所有人的数据,Web3代表着,很多人出现了想创造一个真正“集体所有”互联网的想法。
2、我们为什么要关注Web3.0?
每次互联网形态的改变,都会对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上一次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互联网形态(Web2.0)催生了一批改变人类生活和信息交互方式的企业。
从经济上来说,互联网Web2.0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互联网科技的兴起,这两个趋势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我们可以发现(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标准普尔500指数科技板块的价值翻了一番,现今科技板块股票占整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25%左右。
从社交上,与20年前相比,“社交”这个词有了新的含义:那些赶着Web2.0时代,尚且年轻的社交创业公司,Facebook、谷歌、Instagram和Twitter逐渐成为了巨头。
从政治上,拿Facebook举例 ,互联网寡头的存在煽动而非客观的算法推荐已成为常态,甚至影响了美国大选。
互联网格局的变化,新范式的兴起,曾多次对世界产生影响,关注互联网的未来是十分有必要的。
2020年特别是今年(2021年底),Web3的概念和理论迅速得到普及,原因主要是是加密货币圈的活跃分子和国外知名风险投资(如A16Z)的推动,我们后面会对部分创业进行梳理。

上图为A16Z的Crpto Portofolio图:来源 A16Z
要进一步理解Web3.0的含义,我们要先从Web1.0开始说起。

70年代,正值美苏冷战的高峰期。当时,美国有一台中央计算机控制核武器。美国政府担心,一次攻击就可能使该计算机系统瘫痪,使得他们无法进行反击。因此,美国政府建立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让许多计算机分布在全国各地。如果发生攻击,防御系统将继续运行,确保两国能够相互毁灭。

后来,1989年,Tim Berners Lee写下了名为Information Management: A Proposal的论文,将“网络”描绘成一个通过超文本链接相互连接的信息系统网络(2019年,互联网30岁生日之际,Tim Berners Lee也表示,他对互联网近年来的发展方向感到不满)。

Tim Berners Lee,2016年获得图灵奖,现在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Mosaic和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的浏览器把Web带给了主流受众,大家开始冲浪了,网页设计较为原始,我们用拨号连接和电话线上网,通常下载一张照片就需要很长的时间。

开源:所有人都可以在Web1.0基础上自由构建,这就产生了在车库里的谷歌,为今天这些互联网巨头的企业成果创造了可能。如果Web是私有的,是不可能的。但是Web 1.0是只读的。这意味着,每千名浏览Web的用户中,只有少数人具备发布内容的技术技能:只有早期的程序员,可以把网页内容展示给大家,小白用户可以看,但是很难发布内容。
Web1.0建立在开放的、分散的和社区管理的协议之上。是一个只读的网络,用户在Web1.0时代,无法与页面的内容进行交互(能看,不能互动)。并且,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Web1.0问题越来越多。
(上列文字,主要根据谷歌的产品设计师Tony Aubé 在WAQ2019上演讲的文字版整理,摘自技术琐话-2020-08-26翻译)
Web2.0(我们目前使用的网络)的诞生,主要是为了克服Web1.0限制,与Web1.0相比,Web2.0主要优势是用户可以和网络交互。Web2.0开始,无论是小白用户还是技术大神,大家都可以在网上发布内容。
于是乎社交网络开始兴起:社区和各种应用程序,包括社交网络和论坛等逐步出现(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起初都是大家创建自己Web的简单方式)这些App鼓励大家合作和信息交流,但是还是由互联网巨头进行集中式服务,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几乎完全控制了Web2.0。
有趣的是,就像2021年,我们在这里热火朝天地讨论Web3.0一样;十余年前的2009年,Tim O'Reilly和John Battelle讨论了Web 2.0五年来的发展。
当时具体背景是怎样的呢?
2001年秋,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标志着一个转折点:许多人认为互联网的作用被过度夸大,但是,技术革命的特征就是起初泡沫涌现,以及后面来的持续性颠覆(今天仍然是这样)。
颠覆和动荡,通常标志着一项在上升曲线的技术已经准备登上历史舞台,在这期间,泡沫和没有实力的将被洗出局,而真正的成功属于有实力的存在。在混乱、颠覆和泡沫之间,人们开始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Web 2.0”的概念始于O'Reilly一次会议上的头脑风暴:网络先锋和O'Reilly副总裁Dale Dougherty指出,尽管互联网泡沫破了,但是网络不会“崩溃”,而会更加重要,很多优秀的新应用和网站一定会层出不穷。更重要的是,那些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中幸存下来的公司,似乎都有一些共同点。互联网络公司的大规模倒闭是否标志着网络的某种转折点?“Web 2.0”的提出也许是有意义的?Web 2.0大会就这样诞生了。
当然,哪怕是在Web2.0提出之后,尽管在谷歌的引用次数超过950万。但是人们对于Web 2.0的含义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和今天大家对Web3.0的态度很相似),有人说Web2.0是毫无意义的营销概念,而另一些人则接受它,认为它是全新的智慧。
像许多重要的概念一样,Web 2.0没有一个明确边界,而是有一个有力核心,可以把Web 2.0想象成一套原则和实践。
在2004年10月举行的首届Web 2.0会议上,列出了一套初步原则。第一条是“网络作为平台”。在当时,Web1.0时代的当红炸子鸡网景公司和微软Battle后倒闭。更重要的是,最初的两个Web 1.0时代典范,DoubleClick和Akamai,其实都是将网络作为平台的先驱。
尽管大家往往不认为它是“网络服务”,但事实上,广告服务是第一个广泛部署的网络服务,也是第一个广泛部署的“mashup”。具体地说,当时的每个广告横幅,都是作为两个网站之间的无缝合作来提供的,向另一台计算机上的读者分发一个综合页面。Akamai也把网络当作平台,在堆栈的更深层次上,建立一个透明的缓存和内容分发网络,缓解带宽拥堵。
就是这些时代先驱者提供了先行的案例,后进者面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才可以更进一步,对新平台的性质有了更深的理解。DoubleClick和Akamai都是Web 2.0的先驱,但我们也可以看到,通过接受更多的Web 2.0设计模式,有可能实现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用一个表格来表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Web2.0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给人们讨论并探索Web3.0创造了前提。
早期互联网,带有强烈的探索性质,曾经的技术先驱们对互联网进行了探索、封存、和商品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互联网一直保持着所谓的“自由”,却有了很多负面影响。
拿个场景来举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假如我们想要购买一张火车或飞机票时,我们所有的搜索都被记录、出售,数据可能并被操纵,反过来对我们来施加影响。原本互联网的特点是信息的民主化,然而今天,信息越来越不可靠,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有害的。由机器人控制的虚假账户正在影响儿童。
由人工智能创造的仿真人脸,可以通过深度造假和身份盗窃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假新闻在2019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700亿美元,未来只会越来越严重。虚假负面新闻故事的传播速度是真实新闻故事的六倍,这种趋势具有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这就给Web3.0的产生,带来了契机。
正如Web2的诞生一样,Web3的到来,寄予着人们想要解决目前互联网存在的问题的希望。Web3也被称为语义网(Semantic Web ),因为通过促进对用户元数据的解释,Web3可以提供一个更加个性化的界面。承诺将隐私和数字身份还给用户,同时由于NFTs和dApps,实现了新的互动水平。区块链技术在Web3中汇集了Web1和Web2的精华。
什么是语义网?
简单地说,语义网是一种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词语和概念,而且还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使交流变得更有效率和价值。
一个使用场景:语义网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智能网络,实现人与电脑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它好比一个巨型的大脑,智能化程度极高,协调能力非常强大。
例如在浏览新闻时,语义网可以将每一篇新闻报道贴上标签,分门别类的详细描述哪句是作者、哪句是导语、哪句是标题;如果你在搜索引擎里输入“老舍的作品”,你就可以轻松找到老舍的作品,而不是关于他的文章,语义网是更个性化的网络,你可以给予其高度信任,让它帮助你滤掉你所不喜欢的内容,使得网络更像是你自己的网络。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F%AD%E4%B9%89%E7%BD%91/118508?fr=aladdin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Web3.0,我们用以太坊举个例子。
按照以太坊的定义:Web2 指的是我们如今众所周知的互联网版本。具体指的是,通过个人数据和信息交换来提供服务互联网公司。在以太坊的范畴内,Web3指的是在区块链上运行的去中心应用程序。所有用户都可以参与构建/使用这些App,个人数据却不需要被出卖。
由于以太坊具备去中心化特性,许多Web3工程师选择了开发dapp(dapp就是D+app,d是英文单词decentralization的首字母,单词翻译中文是去中心化,即dapp为去中心化应用),网络上的所有人都有使用Web3服务的权限。没有任何阻止用户使用Web3的机制存在,支付主要通过以太坊(ETH)内置的原生代币。
由于以太坊具备图灵完备性,在以太坊上,可以用代码和编程实现所有需求。
什么是图灵完备性?
图灵完备性,简单的说:如果是一种图灵完备的语言,就没有借口,说这个功能没法完成,再举个通俗例子,还是打比方吧,一辆车,只有发动机,没有方向盘。所以只能直线行驶,不能转弯,所以不是哪里都可以去。但是如果有了方向盘,就能去任何地方了。
图灵完备在这里,主要就是指区块链能否运行一段代码,这段代码用高级语言编写,可以有条件判断、甚至有循环的功能,就叫做“图灵完备”。

为了更清晰地对Web3的技术层面进行解释,我们来看一下Web3 Foundation对Web3技术栈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