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的模式可以分为通证及交易服务

发布时间:2025-03-08    来源:网络

近年来,区块链、元宇宙、Web3.0这些概念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Web3.0受到资本市场以及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我国国内更多的实践是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建设基础设施,如BaaS,并应用于产业场景和消费场景之中。


本文将从Web3.0概念定义、技术架构、主要模式、生态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探讨Web3.0的发展模式以及Web3.0国内应用的创新探索。



01

Web3.0综述


Web3.0的模式可以分为通证及交易服务(图1)

图1 web3.0概念由来

上世纪90年代,Tim Berners-Lee提出了Web的概念,设想互联网资源在网页中展示并互相链接,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模式的变化,互联网范式历经Web1.0、Web2.0,逐步迭代到如今的Web3.0,每个阶段互联网定义的重要节点如图2所示。

Web3.0的模式可以分为通证及交易服务(图2)

图2 互联网范式演变

从诸多概念和互联网范式迭代过程中,可以分析出Web3.0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Web3.0是指下一代互联网,而狭义的Web3.0是指下一代互联网的某种具体架构方式和实现路径。在当下,我们认为最可能的架构和路径是 “基于区块链的Web3.0”,也是大家所熟知的Web3.0。

Web3.0是基于分布式系统、共识引擎、通证(Token)模型、密码学等协议和技术构建“可信任的”“隐私安全的”“价值互联网”,互联网形态向着更民主的范式转变,这些协议和技术实现了更强大的网络社会合约。

当然,Web3.0目前为止仍未有标准的定义,但已经体现出一些基本特征。基于区块链的Web3.0运转的最重要的基石包括去中心化架构、通证(Token)模型以及隐私保护基建。它们是基于原子技术而形成的技术架构体系,支撑Web3.0上层应用的搭建,相互搭配组合表现出Web3.0 “开放、可信、共建、激励、隐私、安全”的特征。

Web3.0的模式可以分为通证及交易服务(图3)

图3 Web3.0三大运转基石


02

Web3.0的重要价值


Web3.0为技术体系,身份、经济及组织模式,产业格局带来重要价值:



新技术体系

它的核心是“区块链+通证+隐私计算”体系建设,构成了三大基石,从而支撑上层应用、经济与组织、产业格局的建设和运转,体现出开放、可信、共建、激励、隐私、安全的特性。



新身份、经济与组织范式

它依托新技术体系,将数据及资产标识化或通政化,使其得以确权和流转,同时,用户获得数据及资产的所有权,结合经济激励和分配机制,让数据变现后的价值收益也归属于个体。数字和数据资产的确权保障、灵活开放的协作模式以及经济激励机制,增强每一个参与个体和机构的主观能动性,为下一代互联网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新产业格局

它解决了Web2.0平台垄断、用户数据和资产不安全以及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让互联网参与的每一方都能够安全地协作并得到回报,同时提升组织协作效率,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



03

Web3.0模式及生态应用


Web3.0的模式可以分为通证及交易服务(图4)

图4 Web3.0模式及生态应用图谱

基于三大基石,Web3.0的模式可以分为通证及交易服务、“分布式+”模式及应用服务、隐私保护基础服务三个部分。



通证及交易服务


Web3.0的模式可以分为通证及交易服务(图5)

图5 通证及交易服务



分布式+模式及应用服务

“分布式+”模式应用包括分布式数字身份(DID)、分布式自治组织(DAO)、分布式金融(DeFi)、分布式应用(DApp)。



隐私保护基础设施架构

Web3.0的模式可以分为通证及交易服务(图6)

图6 隐私保护基础设施架构



04

Web3.0技术架构


区块链系统具有去中心化、安全隐私的特点。它是链式结构,由一个个区块链首尾相接串在一起构成,每一个区块中储存了上一个区块的Hash值,本区块打包的交易数据。

Web3.0的模式可以分为通证及交易服务(图7)

图7 区块链基础技术简介

区块链技术架构由早期区块链六层架构根据不同发展方向,演变为两个技术体系,公链和联盟链,它们一般表现出是否需要准入、是否支持加密货币等典型的特征区别。发展出的两个体系更准确的描述应为“区块链+”,已不局限于区块链基础技术本身,而是结合实践构建的“区块链+”相关技术体系,详细体系架构如图8所示:

Web3.0的模式可以分为通证及交易服务(图8)

图8 区块链技术体系详解

目前基于区块链的Web3.0架构与实践基本都是基于公链体系实现的,Web3.0技术堆栈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并与其他可交互的扩展协议等共同搭建。

Web3.0的模式可以分为通证及交易服务(图9)

图9 基于区块链的Web3.0技术架构


05

Web3.0中国应用创新探索

国内区块链产业链产业图谱


上游为区块链底层技术和基础设施层,典型的有研究机构以及建设基础协议的技术公司,它们提供的是区块链底层的协议以及基础硬件设施,是保障上层应用落地的关键和基础;


中游聚焦于区块链通用应用及技术扩展平台,包括BaaS、信息安全、数据服务、解决方案等方面,它们主要建设区块链基础技术,并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如云计算等,来构建一个中间平台层,为在上层的区块链产品及服务提供平台级支撑;


下游聚焦于垂直行业应用,根据行业客户需求,提供通用服务产品或定制化项目落地,行业类别包括金融、零售快消、农业、政府与公共服务等,还有一些通用行业能力,如合同、存证、溯源等。

Web3.0的模式可以分为通证及交易服务(图10)

图10 国内区块链产业图谱

国内区块链平台产品及方案体系对比

Web3.0的模式可以分为通证及交易服务(图11)

图11 典型区块链平台产品及方案体系对比

产业区块链应用

在中国,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和应用积累,区块链技术发挥出其“可信”技术的优势,与IoT、AI、隐私计算等技术结合,在金融、零售快消、司法等行业领域,逐步发挥出重要价值,带来了产业信用的改造,提升了产业协作的效率。在实际的落地过程中,项目方通常会基于业务场景需求进行技术选型,而联盟链高性能、更可控、更安全的优势常常会作为国内首选的区块链技术方案,通过联盟链构建一个封闭的业务和系统环境,联盟参与方共同制定链上规则,一同使用和维护。


从国内区块链产业生态的主流厂商的规划和对外提供的产品服务来看,也从历史的典型案例中来分析,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底层技术服务或平台整体输出一类是面向行业方向,深入产业常见,构建行业解决方案及产品。

Web3.0的模式可以分为通证及交易服务(图12)

图12 产业区块链应用生态

数字藏品应用

从我国数字藏品产业生态来看,基础设施层以联盟链为主,藏品发行数量较多的区块链主要是蚂蚁链、百度超级链、BSN链。发行平台有官媒背景的共计9家,以及以国资背景或上市公司/互联网大厂背景的占大多数,前者整体发行数量较少。


场景应用层,典型内容类型以文化娱乐类为主,包括文旅、文博、文体、音乐、艺术、非遗等,这些藏品设计和发行的出发点在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进行文化教育和交流。此外,还有较多的品牌商家参与合作,着眼于品牌宣传、品效合一的营销目标,包括零售快消、汽车、地产、化妆品等行业,还有部分品牌尝试“数字藏品+实物商品定制”的虚实结合模式。

Web3.0的模式可以分为通证及交易服务(图13)

图13 国内数字藏品产业图谱

Web3.0数字营销

在Web3.0中,DAO带来高效、低成本且灵活的新型组织模式,它具有自主性(会员自主参加到社区的治理中)、自治理性(DAO的运行由会员以提案、投票形式共同治理)以及公开透明性。DAO的大部分参与是以通证持有或NFT所有权的形式进行,NFT在其中即是参与者的身份象征,又代表了其权益份额。基于DAO+NFT可以实现会员及社区体系重构,新型营销组织搭建和运营,服务及产品的精准营销。


Web3.0的模式可以分为通证及交易服务(图14)

图14 案例-星巴克

Web3.0与零工经济

Web3.0模式下,利用DAO及相关技术带来的新型组织协作模式以及价值分配机制,一方面提供了高效、低门槛的组织构建和运行的模式,另一方面,在这种相对简单的组织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下仍可以有效保障参与者的利益分配。这种模式不仅满足灵活用工场景的需求,也为初创企业或团队带来低成本、低门槛的新选择。


小结

在过去1年多的元宇宙探索尝试中,基于虚拟现实的应用发展和Web3.0的应用相对割裂,后续有望融合发展,打造出新型的元宇宙应用。在国内,虽然加密货币不被允许,区块链的应用和技术创新一直是政策积极倡导的,对区块链的基础设施技术发展同样是政府指导的重点发展方向。


需要特别要关注Web3.0相关技术的自主创新,从标准规范的制定,到技术体系的创新,再到产业生态的发展,建立核心竞争力。未来,消费端的现象级产品,有望出现在结合Web3.0典型特征的数字游戏、数字社交、数字内容、数字营销等相关方向。在技术和应用创新的同时,要时刻警惕风险发生、特别是金融风险。全球范围,在不断提升的市场教育下和在不断完善的监管环境下,Web3.0及其应用场景会逐渐被大众广泛认知和接受。国内,基于Web3.0价值特点的、满足政策法规要求的创新性应用,预期会是元宇宙应用取得突破的关键点之一。


【加入收藏】 收藏数:   作者:小编

【返回列表】